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52 点击次数:90
好的,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每段的核心内容和长度大致相同,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,让文字更生动一些。
---
本文来源公众号:纪人物
1952年10月,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。邱少云,曾是川军部队成员,后来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,随同所在的三营五百余名战士,奉命于11日晚潜入上甘岭右翼的“三九一”高地前方开阔地。在潜伏过程中,邱少云不幸被美军误投的燃烧弹击中,英勇牺牲,年仅26岁。
战役结束后,邱少云最初仅被授予三等功,这到底是为何?
1926年,邱少云出生在四川铜梁县一个贫苦家庭。家里主要靠父亲邱炳荣为船家拉船维持生活,收入微薄而艰辛。
当邱少云9岁那年,一位凶狠的船家为了逃避支付工钱,竟残忍地将邱炳荣绑上石头沉入河中。得知噩耗后,邱少云的母亲望着身后四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,心中既愤怒又焦虑,没过多久便因重病缠身加之长期劳作导致体弱不堪,最终在邱少云11岁时离世。
展开剩余85%年幼的邱少云为求生存,只能靠乞讨度日,饱受社会的冷眼与讥笑。后来,他被迫参军成为国民党兵,因年纪最小,常被其他士兵欺凌。军旅生活艰苦异常,邱少云因无法忍受屡次侮辱,曾与战友密谋逃跑,结果失败被抓,背部还被刻上“川”字,同行的同乡被排长当场击毙。
1948年,解放战争进入决胜阶段,刘邓大军一路南下,将四川地区彻底解放。解放军的严明纪律和坚定信念,给了邱少云新的希望和人生方向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这支光荣队伍中。
加入解放军后,邱少云参与了西南剿匪行动。在一次战斗中,他与一名同乡战友化装侦查,成功渗透敌军阵地,擒获了敌方首领。邱少云所在的九连因此荣获先锋连称号,集体获得一等功。
1951年3月,朝鲜战争激烈进行中,邱少云所在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,奔赴朝鲜战场。这支部队英勇无比,兵团司令正是赫赫有名的许世友将军。
1952年10月,上甘岭战役爆发。要想取得胜利,首先必须摧毁美军增援的必经之路——康平桥,而要炸毁康平桥,就必须先夺取战略要地391高地。美军对此地极为重视,山腰布防了一个加强营,装备精良,设有坚固地下碉堡。正面攻击难度极大,且可能提前暴露我军意图。
10月11日夜,经过周密策划,邱少云与战友们开始悄无声息地潜伏进攻。夜色如墨,万籁俱寂,只有敌方的值班侦察机不时扫射,周围静得令人窒息。邱少云所在的爆破班潜伏在敌人铁丝网内,距敌工事仅60米。
为了防止暴露,战士们连呼吸都极尽轻微。寒夜凛冽,邱少云本有感冒,为防咳嗽和打哈欠发声,只能用草茎塞进嘴里忍耐。
下午四时许,敌军碉堡突然发射数十枚燃烧弹,其中一枚正落在邱少云身旁。枯草瞬间燃起熊熊大火,将他包围。旁边不远处有条水沟,若能滚入水中,火势或可扑灭。然而,邱少云深知若行动必会暴露位置,导致更多战友暴露在敌人火力下,损失惨重。于是他咬紧牙关,纹丝不动。疼痛难忍,双手几乎陷入泥土,嘴贴地面,仿佛想把泥土吞下。
烈焰肆虐,头发被烧焦,衣服被火焰吞没,邱少云始终坚持不动。他的身体几乎被烧成焦炭。
目睹这一幕的战友回忆说:“我无数次用眼神示意他滚下灭火,他始终没有回应,只是把头深埋在土坑中。火苗一震动,他的身体便抽搐,我们的心都揪紧了。”
战友马遂群回忆:“开始还能看清楚他的脸,后来火势越来越猛,浓烟熏得我眼睛睁不开。烈火烧了近半小时才渐渐减弱,我焦急呼喊,他却一直趴着,直到最后一刻也没出声。看着他在火中牺牲,心如刀绞。”
黄昏时分,志愿军发起猛攻,怀着满腔愤怒冲向敌阵。喊声震天,誓为邱少云报仇。短短30分钟内,志愿军全歼敌人,夺下391高地。
胜利后,战士们找到邱少云遗体,他依旧保持着紧贴地面的姿势,身体焦黑,双手挖出深深的土坑……
为了战友安全和战斗胜利,邱少云用生命书写了最悲壮的英雄篇章,年仅26岁。
志愿军有不弃伤亡战友的铁规,邱少云牺牲后,韩远泉等三名战士冒死前往敌阵,夺回遗体。抵达时,现场情景震惊了所有人。
郑时文亲眼见到邱少云遗体,身体被烧得焦黑,衣服只剩一小片,面目全非,骨骼暴露,唯独双手因插入泥土未被烧焦。
三人悲痛欲绝,迅速将遗体抬上担架,匍匐穿越枪火,轮流背负,冒着敌火猛烈攻击,终于将遗体安全送回战友们统一安葬的山坡。
战斗胜利后,87团评功委员会认为邱少云至少应获一等功,但最终仅评三等功,理由是根据《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(草案)》,他未开枪射击,未击毙敌人,未炸毁碉堡,三等功已属最高评价。
张显扬对此极为不满,决定亲自向15军反映情况。志司领导高度重视,派人核实,均被邱少云精神深深感染,邓华、韩先楚、杜平等将领一致同意为其破格授予一等功。
此事呈报彭总,彭德怀看后质问秘书:“志司依据何在?”秘书答:“志司说他没开过枪,评三等功已是极限。”
彭总怒道:“这就极限了?这样做会让前线战士寒心!”并在报告上批示:“授予特等功,彭德怀。”
秘书惊讶问:“彭总,这合适吗?”彭德怀坚定回答:“有什么不合适,发!”
谈及授予特等功的理由,彭德怀感慨地说,邱少云的钢铁意志是我军百战百胜的灵魂,正是这种精神,让我军在极其恶劣条件下坚持战斗,以装备劣势击败敌人。这是我们永远不能丢失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1952年11月6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邱少云特等功。
随后,部队党委追认邱少云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,授予“模范青年团员”称号,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,追授“一级英雄”称号,朝鲜方面也追授其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”称号。
1953年2月,中国人民赴朝慰问代表团赴朝慰问志愿军时,邱少云的四弟邱少华将其遗骨护送回国。烈士灵柩被迎至沈阳广场设灵堂,四周摆满各界献上的花圈和悼词。
为烈士守灵七日后,沈阳举行盛大追悼大会。烈士事迹广为流传,超过两万人自发聚集广场,哀悼英雄。
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追悼盛典,数万人庄严肃穆,哀乐声中,人们默默缅怀英烈。烈士们最终安葬于沈阳市北郊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”。
1953年5月18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《伟大的战士邱少云》一文,引发国内外强烈反响。
上世纪80年代,邱少云故乡“关溅乡”为纪念他英勇报国,正式更名为“少云乡”。随着时间推移,区域不断扩大,现已发展为“少云镇”。
2009年9月14日,邱少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“感动中国”百位人物之一。
时至今日,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依然在一代代人中传颂,他未曾被遗忘,永远活在人民心中!
---
如果你需要我帮忙调整风格或者做更细致的改写,也可以告诉我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RAYBET雷竞技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